传承170多年的“非遗”,龙门永汉“上灯”传统习俗迎新春

咚咚隆咚锵……乙巳蛇年春节,是首个世界非遗版的春节。2月10日,农历正月十三,是龙门县永汉镇鹤湖围“上灯”的好日子。每年的这一天,整个鹤湖围鞭炮轰鸣,锣鼓喧天。上午8时,上灯仪式正式开始,两头醒狮伴着锣鼓阵阵摇摆舞动,放鞭炮的村民一点一扔,鞭炮声亦响起……

上午11时,“上灯”仪式正式开始。4组新生男丁的家庭父母抱着娃娃,在亲友的陪同下,带着拜祭品来到祠堂,为新丁拜祭祈福,将精心准备的花灯悬挂在祠堂上厅。新的一年花灯又升起,寓意子子孙孙延绵不断,家族兴旺。当天晚上,鹤湖围村将在祠堂前的广场上宴开60席,村民们及其亲朋好友共聚一堂,齐享这一喜庆的时刻。

鹤湖围村民王勇龙介绍,每年正月十三是鹤湖村的“上灯”日,这个传统已经延续了很多年,也有很好的寓意。在仪式中,村民们把对新生宝宝的美好祝愿,化作锣鼓声、鞭炮声与欢笑声,衷心祝福各位宝宝快高快大,平平安安。

2019年10月,龙门鹤湖围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灯”作为当地的一种习俗,寄托着客家人对于血脉传承的理念,更发扬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每年正月十三,是永汉镇鹤湖围的“上灯”日,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对客家人来说,“灯”与“丁”同音,“上灯”即为添丁。在这天,村里都要为去年出生的男丁点花灯、祈福,是当地客家人祈求家族兴旺、子孙满堂的重要仪式,展现了当地人对添丁和家庭团聚的重视和喜悦。

如今,“上灯”习俗在龙门县依旧盛行,成为每年正月里各镇村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上灯”习俗不仅是对生命延续的庆贺,更是对美好生活的祈福以及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2018年入选惠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文字:黄宇翔)

首页>辰楠旧事
怎么设置word为默认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