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幽禁岁月里,张学良先后被转移至大陆11处不同的囚禁地点。1946年10月,随着国共内战的爆发,蒋介石又下令将其秘密押送至台湾继续囚禁。据蒋介石日记记载,维持张学良的幽禁生活耗费惊人。考虑到张学良在东北军中的威望及其特殊身份,蒋介石虽不敢贸然加害,但仍需维持其体面的生活条件。为此专门配备了一个警卫连、一个特务连,以及厨师、医生、司机等各类服务人员,总数超过两百人。这些人员不仅要负责张学良的日常起居,还要满足其各种生活需求——从进口家具到珍馐美味,从专用游泳池到网球场,无不极尽奢华。蒋介石曾坦言,供养张学良一年的开销足以维持一个整编团的军费开支。
然而这仅仅是表面现象。在被囚禁期间,张学良实际上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1937年10月,他最初被关押在风景秀丽的雪窦山招待所,期间得到邵力子夫妇的短暂陪伴。但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迫使其转移至安徽,随后又因安全考虑被频繁迁移——从黄山到萍乡,从湖南郴州到沅陵凤凰山。在凤凰寺幽禁期间,张学良常以垂钓消磨时光,目睹民间疾苦的他时常接济当地贫苦百姓。随着抗战形势恶化,1938年底他又被转移至贵州修文县阳明洞,在这里潜心研读《明史》以排遣寂寞。原配夫人于凤至和红颜知己赵一荻始终相伴左右,但长期的囚禁生活严重损害了于凤至的健康,最终不得不赴美治疗。
1941年张学良突发阑尾炎,为方便就医短暂移居贵阳。但蒋介石担心其行踪暴露,又命戴笠将其转移至开阳县偏远山村。在这里,张学良与赵一荻过起了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1944年日军进逼贵州,他又被紧急转移至桐梓小西湖。抗战胜利后,满心期待重获自由的张学良却等来了更残酷的现实——1946年底,蒋介石下令将其秘密押送台湾。在台北机场得知这一消息时,张学良愤怒地拍案而起,却最终只能无奈接受命运的安排。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发期间,蒋介石甚至密令看守人员必要时可将张学良处决。幸而当地高山族民众未卷入冲突,张学良才逃过一劫。1949年李宗仁代总统曾下令释放张学良,却被军统系统暗中阻挠。直到1990年,随着蒋氏父子的相继离世,年近九旬的张学良才终于重获自由。1995年,他与赵一荻移居美国夏威夷,在异国他乡度过了人生最后的宁静时光。这段横跨半个多世纪的囚禁生涯,不仅改变了张学良个人的命运,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令人唏嘘的政治悲剧之一。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