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郎平竞聘主教练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郎平更多是存在于历史课本里面的名词,很少有人关注到她曾经创造过的那些记录。“五连冠”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大多已经不知道了。
郎平的竞聘宣言是“传承女排精神,走出低谷,再创辉煌。”可是当时还是有很多质疑的声音,郎平真的是救世主吗?基座不稳的中国女排想要再创辉煌绝非一日之功,郎平的承诺是否能够实现,没有人知道。
郎平对这些流言蜚语没有回应,她只对队员说了一句话:“我不是来这里享受荣誉的,我就是来和大家一起拼搏的,我们现在既然已经到了最低,也可以变得最高,从零开始。”
从零开始,对于郎平来说可能不是第一次,但也不是最后一次。1978年的时候,郎平进国家队,18岁,负重只有30公斤,摸高还不到3.05米。教练袁伟平对她说:“你要上场训练,负重就给我加到100公斤。”
于是别人练球的时候,她练习负重,摸高。杠铃压在身上,这个一米八四的高个女孩,一声不吭。排球网前,她不停地起跳挥臂,不连续扣出一百个好球不歇脚;田径场上,她沿着四百米跑道一圈又一圈地跑着;负重深蹲,一次训练总重量达2万公斤……超乎寻常的极限训练,有时使她苦得掉下了眼泪,她一边哭,一边坚持练。入队第一年的冬训,她的弹跳就增加了12厘米。
比赛中的老女排
那个时候,中国什么都比不上人家,体能还有训练条件,女排什么都比不上人家。美国队已经用上了计算机,所有女排运动员的数据都有,你拿什么拼?那就拿命拼。拦网高度拉高,拉男排来陪练。手脚磕破了,浑身上下没有一块骨头是好的,除夕夜还在练球。一切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赢。
女排苦吗?苦。可是要赢,要赢你就不能喊苦,你什么条件都比不上人家,不拿命拼,就绝对没有赢的机会。
1978年年底,郎平作为替补随队出征泰国曼谷亚运会。郎平记得特别清楚,那天她和姑娘们一起去北京的四联理发店烫头,她特别高兴地跟烫头师傅说:“师傅,我们要出国啦!”那时的郎平,能出一次国都觉得特别开心。她像是一团炽热的火焰,明亮而耀眼,和其他人一样有喜有乐。
郎平年轻,体力好,弹跳高,打球有力道,同时会动脑筋,讲究手腕的变化。很快就在比赛中打出风采,所有人都记住了这个年轻的小姑娘。
1981年世界杯,中国队对战有东亚魔女称号的日本队。7号主力老将陈招娣因腰上撑不住比赛,袁伟民临时上马20岁的郎平,先行拿下两局。可是日本队并没有因此气馁,越战越勇,扳回两局。郎平顶住了压力,在最后一局比赛中以一记扣杀,17:15的成绩一锤定音,中国女排第一次拿下了世界冠军。
拿了世界冠军的郎平
那时候整个中国都沸腾了,人们点着了扫把,在街头狂舞,所有人都在呼喊着郎平的名字。郎平第二天看报纸,才知道自己在国内彻底火了。中国女排自此以后在世界比赛上所向披靡。
1982年排球世锦赛,郎平越来越有大将的风采。战胜古巴后她写日记总结:每个队打中国队都打得特别凶,我们的确处在包围中,想要进入决赛夺取桂冠,只有一条路,不靠天,不靠地不靠神仙,皇帝,靠女排自己。
这一年女排姑娘们完胜东道主秘鲁队再次为国家夺得世界冠军。1985年,中国女排再次征战世界杯,25岁的郎平告诉自己:我是全队的核心,越在关键的时刻越要敢字当头,哪怕输在我手上也要拼。
那一年站在冠军领奖台上,郎平内心是轻松的,她感到自豪又安慰。后来在日记中她写到:希望我们女排的新一代能继续站在这个台阶上。
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夺得了五连冠。每一个夺冠之夜,天安门前都会聚集起来一群球迷,他们像过节一样高兴,高喊中国万岁,女排万岁。郎平“铁榔头”的名号闻名中国,她扣球的英姿也被印到了邮票上,在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铁榔头的每一次扣球都让中国兴奋不已,力量感和自豪感由来而生。
那时候的郎平就像一团火。不但燃烧了自己,也点燃了所有中国人。郎平一点点得到了所有她想要的东西,荣誉、地位,她什么都有了。
扣球的女排队员
可郎平却说,那时候的她是孤独的。赢球太简单了,可是赢球以后,郎平发现自己变得不像自己了。所有的压力,所有人的期盼,扑面而来,她不能输球,打球不再是自己的事情,是集体的,是国家的!
“喘不过气来”,多年以后郎平这么回忆那段日子。你是郎平,你怎么能输,虽然都在赢球,都在拿冠军,可是这种压力一直都在。有人说,你都是冠军了,你还缺什么。郎平说,我什么都不缺,可是我找不到自己了。
后来北京体委给了她副主任的位置,郎平回忆说当时自己一下子就慌了。她不知道自己去了那个位置该说什么,该做什么,自己什么都不懂。我想要的是什么,郎平曾经不止一次这么问自己。
这一切在她退役以后改变。1986年,郎平退役,27岁。很多人说27岁正好是一个运动员的巅峰时期,退役不可惜吗。但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脖子以下都动过手术,膝盖,胯骨,脊椎还有颈椎都是伤痕累累,缝缝补补。医生说,你一定要休息了,你的膝盖已经70岁了。
“我不能躺在冠军的奖杯里,吃一辈子的老本。必须从零开始,开辟新路”,“世界冠军只说明我的过去,而一旦从女排的队伍中退下来,我什么都不是,我得重新学习本领,我得重新开始生活,必须把自己看成一无所有。”郎平和别人这么说。那就退役吧,去找自己喜欢的。
郎平一直有个大学梦,可是要打球,这个梦搁浅了好多年,现在一下子退下来,她决定把这个梦捡回起来。当时国际排联把她选为国际奥委会的委员,郎平会说英语,而且英语还挺不错,可是现在突然发现以前的学的东西不够用了,她说自己那时候还太“薄”了,她觉得自己还要学习更多的东西。
所以后来我们知道了,她去了北京师范大学英文系,后来又去了美国。那时候她刚结婚,也没多想什么,就去了新墨西哥大学,过上了读书边当校排球队助教的日子里,这个曾经叱咤排坛的世界冠军、在中国被人捧上天的“民族英雄”,在美国从零开始。为了养活自己,只能去教最初级的学生,甚至夏令营玩排球的小孩。为了省钱,她上学时的午餐都是自制的三明治,一个星期的午餐费只花五六美元。她甚至还应聘到意大利甲A俱乐部去打职业联赛,带着伤也坚持上场,只是为了挣钱,使自己能经济上自立。
执教的郎平
但郎平现在却是开心了,因为从这时候开始,她属于她自己了,虽然生活得苦了一些,虽然经常颠沛流离,但起码她是自己了。回忆那段时间的经历,郎平说:“如果没有这些起落浮沉,我的人生不会有第二次起航。”
1994年的世锦赛,中国女排拿了第八,郎平说自己吓了一跳。那段时间里,郎平在家里坐卧不安。她对女排是有感情的,而正是这种感情让她哪怕已经离开了国家队,也把那里当做了自己的娘家。没过几天,她就收到了恩师袁伟平的电报:“回来吧,回来吧郎平,国家需要你。”
中国女排需要凝聚力,而郎平就是核心。但回国执教一个月只有500元人民币,所有人都认为她不会回来,但郎平收到电报,很快下了决心:“当祖国需要我的时候,我怎么能无动于衷呢?”
回国的郎平很快就找到了被需要的感觉。24小时连轴转,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全是队员们的技术特点和训练情况,她重新调整战术,编排阵容,可是1996年世锦赛,女排还是输给了韩国队,当晚,郎平独坐黑暗中,感到深深的挫败:“我突然感到一阵很无助的孤独,好像从山顶滚落到深深的峡谷,耸立四周的是悬崖,是峭壁,我只能靠自己一步一步往上爬。”
爬,那就爬吧。希望不希望的做了再说。从1995年到1998年,她把低谷中的女排拉到了奥运会亚军和世锦赛亚军的高度,这一代女排也被称为“白银一代”。
主教练的工作到底要怎么做?没有人给郎平答案,但是她用自己的成绩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可是在家庭生活中,她的答卷却无疑是不及格的。她和丈夫白帆离婚,很多人说白帆不理解郎平,可是郎平觉得自己对不起她。对于女儿白浪,她觉得也是亏欠很多。在白浪童年的记忆里,母亲总是拉着手杆箱,来去匆匆,为了多让母亲陪陪自己,她装病,连地打滚,可是郎平每次都狠下心来走了,一次,她鼓起勇气对母亲说:“妈妈,你为什么非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工作呢?在家门口的快餐店找份工作不好吗?”郎平当时就哭了,她郑重地说:“妈妈答应你,等你再长大一些,我就回到你身边,在家门口找份工作,天天陪着我的浪浪。”
而郎平也果然实现了自己的诺言。1999年,由于高强度的工作多次大脑缺氧晕倒的郎平递上了辞呈,回归了家庭。她在女儿身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带她去看姚明比赛,一起打游戏。她觉得自己以前背叛了家庭,所以现在她要加倍还回来。
而她在排球上的事业也并没有因此停滞。在辞去了中国女排主教练的职务以后,她又去了意大利摩德纳执教。摩德纳待了不到一年,郎平就率领球队获得意大利联赛冠军,一年后,又获得了欧洲联赛冠军,2002年成就联赛和杯赛双冠王。从此,“Jenny”(郎平的英文名字)成了摩德纳英雄。
2005年的时候,郎平去了美国国家队执教。回忆在美国国家队的日子,郎平笑着坦言:“很轻松,没什么压力。每年就是主席来视察几分钟,其他都是教练自己定,打什么比赛,怎么打,赢了输了都无所谓。”
“我只是喜欢排球,仅此而已。”她反复强调这件事。
后来在恒大执教的时候,她接受采访,主持人问她:“现在老一代女排还活跃在一线的,有且只有你一个了吧,这是什么决定的。”
她说:“我在美国公派自费留学,一边上学一边教人打球。为什么这样子,因为排球永远是我人生当中的一个必然选择。你不用管别人怎么讲,做好自己就行。”
做好自己的选择就行,可这种选择在有些人眼里却未必正确。2008年北京奥运会,郎平作为美国女排主帅对决中国队。中国队主帅是郎平老朋友陈忠和。
英雄教练陈忠和
很多人想不通,在网上的论坛、官媒、纸媒议论纷纷,所有人都在讨论这场“和平大战”,“和”指的就是陈忠和,“平”自然就是郎平。
两个人相识多年,在老女排时期陈忠和就是陪打教练,后来1995年回国执教的时候,郎平还指定陈忠和为自己的助理教练。郎平离开中国女排后,陈忠和接过了教鞭,并重新带领女排拿下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
而现在2008年8月15日,这对多年不见老朋友,在北京奥运会上再次相遇,只不过这一次他们从朋友变成了对手。
郎平的内心是极度纠结的。她对中国女排的感情很深,成名以后,美国多次对她发出邀请她都拒绝了。可女儿要读书,自己要花钱治病,郎平只能接受了,但只提出了一个要求,不改变国籍,还是中国国籍。
可是执教时间是四年,美国的目标显然是奥运会,而随着奥运会越来越近,郎平的内心也越来越纠结,奥运会就不可避免和中国队交锋。职业素养告诉她,你一定要带领美国队拿下奖牌,可是内心的情感却让她不想面对中国队。
小组赛两队不出意料地相遇了。“谁都不好过,谁都想赢”,“和平大战注定不平和”。报纸铺天盖地都是两人的报道,一时之间硝烟四起,所有人目光都聚集在这晚的比赛上。而处在风口浪尖的郎平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却说了这么一句话:“今天晚上无论谁赢,都是中国赢。因为赛场上站着两位来自中国的主教练。”
她还是放不下自己内心的感情,可是作为主教练,她有自己的责任。就像是她自己所说的那样“一切都是为了排球。”
郎平和老友陈忠和
比赛结果3:2美国队战胜了中国队,美国的队员纷纷向郎平表示感谢。可是坐在比赛后记者发布会上的郎平,却表情凝重,和一旁兴奋美国女排运动员好像是处在两个世界。
而在2008年,中国女排再次陷入了低谷,除了奥运会只拿了季军,其他世界比赛也都失去了冠军宝座。看着如此的现状的中国女排,郎平无能为力。她背上了“汉奸”的骂名,网上的非议铺天盖地,所有人都说她是“卖国贼”。80年代郎平赢球的时候,所有人把家里的扫帚点了当火炬,可现在看到郎平,别人就恨不得砸电视,再不济也要吐两口唾沫。
郎平在意吗?她在意,很在意,可是她没得选,不过既然没得选那就索性不选了。2009年,合约到期后,郎平就辞去了美国主教练的工作,和女儿一起过起了平静的生活,当上了一个普通的母亲。女儿上学去了,她就在家里做做家务,除非是女儿比赛,她压根不会出现在任何与排球有关的场合。她的生活好像要彻底和排球说再见了,可真的能够发下吗,答案只有她自己知道。
果然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太久。几个月后,恒大打电话找上了郎平,他们希望郎平来指导他们刚组建的排球队。这支排球队其实是中国第一个职业排球俱乐部,他们知道一直以来郎平在排球事业中充当的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是第一个到外国打职业联赛的中国人,也是第一个去给国外的国家排球队当教练的中国人。而更是郎平是老一代女排唯一还活跃在一线以及她的工作精神和那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让恒大相信郎平能够带动中国排球职业化的发展。
郎平和女儿白浪
有人说郎平是一个很容易被感动,很容易心软的人。果不其然,这一次郎平又被说动。此次回国相对于14年前,也就是1995年那次不安的回国,郎平历经了多年的风雨,已经十分的坦然。女儿白浪已经是一名大学生,利用假期白浪会跟着恒大女排的队员们打球练球,白浪对排球越来越感兴趣,而且越打越好,成为了美国青年女排的主攻手。
郎平在俱乐部执教的压力并不大,假期也比较多,母女俩能够有时间朝夕相处,一起逛街,一起谈心。有一次白浪对郎平说,我们家里太大了。起初郎平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白浪解释说咱们家里怎么老咱俩,你什么时候结婚呢?
其实结婚郎平并不是没有想过,可是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自己整天到处奔波,到处忙碌,谁愿意和这样的人结婚?
但其实翻开郎平的自传,我们在书的后半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她是这么写的:
我是普通的女人,我像所有的女人一样,希望好好工作,更希望工作以后有一个自己的家,一个温暖的家,家里有丈夫有孩子在等,特别是干得很苦很苦的时候,有一个爱我的人来关心我,一起说说话。
从郎平这段推心置腹的文字中,我们不难看出郎平内心深处的渴望,就是做一个普通女人,得到一份普通的爱。郎平曾经说过,她特别羡慕她姐姐的生活,每天下班后和家人一起做饭,一直过得很踏实。但是当青春年少之时,她成了铁榔头就注定了她不会是一个普通的女人。
2013年4月5日,北京八宝山,一场追悼会正在进行。郎平出现在了悼念队伍中,那天来的还有袁伟民,孙晋芳,张蓉芳等等一众老女排队员。他们来到这里是为老队员陈招娣送行的。
这一天当他们面对陈招娣的遗体时,袁伟民对身后的女排队员说了一句:“别哭,别掉队都跟上。”
“别哭,别掉队,都跟上”。这句话是袁伟民曾经带队打比赛时和队员们常常说的一句话,当这句熟悉的口号再度从袁伟民的口中说起时,包括郎平在内的每一个女排队员泣不成声。而郎平的感触却尤其深刻,她突然发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已经“掉队”了,可再怎么跟上,她不知道。
年轻时候的陈招娣
陈招娣去世给郎平带来很大的震动。郎平说:“陈招娣给我的印象,就是我觉得她是非常非常坚强的女人,也是乐观的。然后我最后一次去看她,她已经病得挺厉害的,完了和我还说,唉,我昨天晚上看你们和天津比赛,你们就要打什么什么什么。我说,啊,你这情况还看比赛啊。所以在那一刻我觉得她就是对排球还是那么热爱。”
陈朝娣的去世震惊了整个中国女排,不久之后郎平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2013年4月25日排管中心召开媒体发布会,任命郎平为新一届排球主帅。
此时中国女排的状态仍旧处在低迷期,排管中心再次邀请郎平出,而这一次郎平和多年前一样持否定态度,因为郎平原本的打算是与恒大合约已满,自己就可以退休了,可以带着女儿环球旅行。而且自己有50多岁了,该歇一歇了。可是就在陈招娣去世后不久,郎平却改变了主意,她又一次决定出了女排总教练。
或许陈招娣的去世再次触动了郎平心底里深埋着的老女排情结。从18岁加入到国家队,到53岁再次成为女排总教练,郎平心里好像一直有一根线,被不断牵引着,纵然是从欧洲到美国再回到中国,纵然是带领女排重现荣光还是和老友对阵遭受非议。郎平心里的线其实从来没有解开过,也没有想过解开。
而现在,她,回来了。
郎平想要再一次证明自己,可是在刚接手女排的时候,郎平面对最多的却是不信任的眼神。
当时的中国女排,刚刚拿到了38年以来最差的成绩,亚锦赛第四。球迷们非常失望,但郎平没有着急。她只提了一个要求,我的女排,我做主。她提出了她的改革措施。
第一项,学习西方的大国家队模式。也就是不拘泥于国家队,从省队里面选人参加比赛。比如朱婷还有袁心玥都是郎平从省队选拔上来的,还有张常宁,原来是打沙排的,也被她拎到了国家队。而原来的国家队,除了队长惠若琪等少数几个人,通通大换血。
第二就是她从美国请来体能训练和伤病康复专家,让她的姑娘们少受她受过的伤病之苦。她对女排队员们也十分关心,朱婷是河南人爱吃面食,队长惠若琪做过心脏手术,郎平都放在了心上。她一改过去女排只要成绩的做法,把自己融入了女排之中,丁霞曾经说过:“她就像是我们的妈妈一样。”
郎平和队员们在一起训练
而在此期间,郎平一直遭受着非议,压力大得让她经常睡不着觉。她迫切想要证明自己,可是在队员面前,她总是说:“要放轻松,打排球一定要自己喜欢。”此时的郎平还有女排都需要一个机会,一个机会去证明自己。三年,从头开始,重现辉煌,可能吗,郎平能做到吗,所有人的心里都打了个问号。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对阵巴西队,“输过,没服过。”郎平说。过去8年,交手了19次,输了18次,而这次,3:2他们赢了。随后半决赛力克荷兰队,决赛战胜塞尔维亚,中国队在小组赛输遍了的对手,现在她们都赢了回来。
那一刻,整个中国再次沸腾了。人们嘴里喊着的都是“中国女排,中国女排,女排精神。”电视机上,女排姑娘们右脚踏上领奖台,踩着节拍,然后一起登上了冠军的位置。这一刻三年来的努力全都有了回报,郎平做到了,中国女排做到了。这一刻,中国女排重现辉煌。
2019年,世界杯女排又拿了冠军,中国女排达成了前所未有的十冠王。接受采访的时候,郎平少有地留下了眼泪:“其实挺难的……”
拿了奥运冠军的女排姑娘们
每一滴眼泪都是瀑布,两次执教中国女排,郎平知道这个“十冠王”的分量。这里面更多的是一种隔了时空的传承,而这种传承最终在郎平的手上完成了。
2016年,郎平其实就可以退了,但是那时候女排还是需要她。于是她带着女排继续冲击东京奥运会。2020年,郎平60岁。疫情的爆发让这届奥运会推迟了一年。郎平的退休愿望也推迟了一年。
可是比赛却并不顺利。小组赛第一场面对实力不是很强的土耳其,0:3,输了。第二场面对老对手美国队,依然是0:3惨败。最后是俄罗斯队,背水一战,这次打得很激烈,但最后2:3,又输了。
上一届奥运会的卫冕冠军,连败三场,爆冷出局,网上骂声一片。
“女排光顾着拍广告了,那里有时间训练?”
“少拍点广告吧,就不会输了!”
“看,还是骄傲了?但凡多训练点,会这样?”
……
但事实上呢?
注定出局以后,女排姑娘终于找回了状态。
在剩下的两场比赛里,先是3:0战胜意大利,又3:0大胜阿根廷。
可竞技体育就是这样,输了就结束了,没有如果。
赢了意大利后,郎平在采访中哭了。
她揽下了所有责任。
“ 对不起,之前确实没打好,我作为教练,工作没有做好。”
“没想到这么早出局,我负主要责任。”
郎平又一次落泪了。这可能是她最后一次带队出征了,而郎平的时代也“落幕”了。
女排队员们挨个过来鞠躬,现场的音乐也放起了“阳光总在风雨后”。
挨个向郎平鞠躬的女排姑娘们
要强了一辈子的郎平,这次却真的要说再见了。可那些骂成一片的人,却从来不知道这背后郎平承受了些什么。
郎平有一本残疾人证,不过她从来不拿出来。
“我脖子以下,没有一处完好无损的地方。”
不需要拿出来,王者是从来不掩盖她的伤口,纵使黯然离场,也是光芒万丈。
郎平对排球爱的纯粹,她对祖国的热爱,让她可以忘记一切,忽略自己的个人得失。没有人的人生是完美,没有人是永远正确的。我们可能在征途上坎坎坷坷,可能在结尾的时候不够完美,但那又怎么样呢?就是这样的,我们不需要以结果论输赢,自刎乌江的项羽难道就不是英雄了吗?只要过程足够精彩,我们为自己所珍爱的事业付出了自己的努力,那么就算是失败了,也无悔了……
郎平为球员擦眼泪
无悔的不仅仅是郎导,还有这些年来郎导做过的努力以及带给女排的重塑的未来。
所有现在郎导转身了,要离开了,那就让我们鞠个躬,道一声郎导,珍重。
没有人会一直年轻,而郎平身后留下的女排将会永远年轻。
#漫画里的奥运冠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