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代沟?

1.什么是代沟?

代沟是指年轻一代与老一代在思想方法、价值观念、生活态度、兴趣爱好方面存在的心理距离或心理隔阂。也就是说子女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背弃父母原有的观点,有了新的见解而造成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代沟往往的因为年龄或时代的较大差异而形成的。用通俗的话来说呢,就是你无法懂我,我也懒得理你。

“代沟”这个词从英文generation gap直译过来。这是由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所创用,由于译法贴切而新颖,加上易于记忆,所以马上成了常用语。从翻译的角度上看,比起原来的用语“世代隔阂”,“代沟”确是优胜一些。现代翻译的趋势看来是以短语占了上风,文绉绉的累赘译法似乎是落伍了。

generation gap一词的出现并不久,大约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事吧。generation是一个总称语,指同一代的人。它所指的一“代”,大约是25到30年之间,但没有定限,很可能年纪相差10年的人便会被认为是属于另一代的。至于gap一字的原义,则是缺口、裂缝或鸿沟,抽象一点的意思是指个性、意见等方面的歧异。对于generation gap的存在与否,西方学者有过很激烈的争论。初期有些心理学家认为绝大多数的年轻人价值观方面都是接受传统的,所以不能承认“代沟”的存在。不过,最近几年来,代沟的问题越来越显著,越来越严重了,使得持反对意见的人也不得不正视这个问题。

2.产生代沟的原因

我国古代就没有代沟,因为首先在古代缺乏这种催生代沟的主观意识。那时候我们想的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先辈的经验是整个家族甚至是整个民族宝贵的财富,不可能会有代沟的说法。同时,古代也缺乏产生代沟的物质条件。据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估算,从公元元年到16世纪,整个人类社会的人均GDP和生活方式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也就是说,你把一个汉朝人用时光机扔到明朝去,他可能都不会有代沟。

但是时间这条安静的河流在工业革命之后,却突然澎湃成滔天巨浪。今天的中国可能是这世界上代沟最深的国家,因为我们在两代人的时间内,就从一穷二白变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40年的时间,我们这个国家发生巨变的程度,可能要超过之前所有世代的总和,这样的变化能没有代沟吗?!那么,产生代沟的原因有哪些呢?

(1)青少年身心状态的剧变

自我意识和自尊心不断增强,青少年对成人的依赖越来越少,独立性越来越强。发现自我,追求独立,对童年的观念进行颠覆,对事业,友谊,爱情和人生价值开始选择和追求。而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在知识和经验上的缺乏,使得他们对子女的变化准备不足,只能按照以前的方式应对。青少年只有让父母明确这种突变,才能带来他们观念意识上的相应变化,才能消除误解和隔膜。

(2)时代的烙印

出生于五、六十年代的父母对今天世界大融合的观念需要一个渐进的认识理解接受的过程。家庭中,思想文化更新最快的当然是子女,所以,引导父母接近,认识,理解和接受时代的任务,责无旁贷需要子女来承担。的确,父母是那代沟的制造者,让这世界最伟大的爱在代沟中扭曲,是父母让世界上最无私的爱在代沟中徘徊。

(3)时代迅猛发展

时代迅猛发展为父母带来的紧张,疲惫,焦躁的情绪态度。紧张,疲惫和焦躁的情绪态度是子女反感父母,形成代沟的重要原因。不要让父母在恶劣情绪下作决定,帮助父母消除恶劣情绪,本身是子女的义务。

(4)子女的浮躁,赌气和自以为是

由于子女现在所处在青春期,容易与父母闹矛盾,也经常容易产生浮躁,赌气等心理。

(5)父母的不理解

孩子的一些新奇潮流的服装,发型或者是行为语言,通常让父母难已理解,也就造成了父母与孩子之间所存在的隔阂。

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态度不一定相同,这是双方产生矛盾重要原因。与同伴之间越来越密切也可能使父母的亲情关系变得相对疏远。而且,在青春期,年轻人喜欢探索、怀疑、争论和批判,情绪敏感而不稳定、强烈而又脆弱,同时缺乏足够的理智。因此,年轻人往往以执拗的、对立的、反抗的心态对待父母,这又加剧了年轻人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总之,代沟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无知自信。无知自信就是对自己的错误无意识且自信。导致无知自信的原因主要是达克效应,达克效应是指一种认知偏见,源自人们缺乏某方面的能力,但又不能认识到这种无能。

3如何面对代沟?

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一昧蛮管,就妨碍孩子的发展。年龄不同的人之间存在着感知差异,生活圈子不同,经历不同,接触的事物、人物各异,故此思想方法和行为也有差别。如果这种差别不加以改善而让它扩大,两代人之间便会形成一堵无形的墙,误会便容易产生。

年轻人认为应该花钱享福,而老年人却已经习惯了省钱遭罪。就比如说出门坐火车,年轻人基本上是都是高铁100多块钱一个半小时,而老年人呢?永远是40块钱的绿皮车,就那个车,冬凉夏暖,又挤又慢,是有多少站停多少站,可以说一逛就三四个小时啊!

还有的老年人特别喜欢囤积东西,家里永远是吃不完的米面粮油,门口摆的永远是用不上也不愿意扔的破烂,做饭永远是一做一大堆,打开冰箱全都是剩饭剩菜。

你看年轻人和他们的父母就在代沟的两边,可是年轻人应该愿意去理解父母。

父母为什么喜欢囤积东西啊?因为在他们的那个年代,稀缺才是生活的常态。

父母为什么拒绝尝试?因为在他们那个年代知识并没有爆炸性的增长。

父母为什么显得那么固执和保守?因为在他们的那个年代个人的命运从来都是被动的接受和选择。他们可能真的已经习惯了苦日子,但是仔细想想,无论他们怎么苛责自己,他们都会倾尽所有,生怕亏待了子女。所以希望子女多一点理解,多一点耐心,难道这个要求很高吗?

代沟的产生是由于父母一代和子女一代人不同的知识构成,使他们的思想不同,但是父母和我们处于同一时代,这个社会的主力军还是我们的父母。因此,可以说我们的自以为是,使我们认为父母对新事物了解太少,用我们不成熟的观点来评价父母这公平吗?

没有任何一个父母愿意和子女产生代沟。子女从小不为生计担忧,很少体味人间疾苦,时间长了导致自我中心倾向。而父母一直含辛茹苦、受苦受累却又不被子女所理解。这种痛苦的心情,又有谁能体会?尽管父母在主客观上都有消除代沟的意愿,可青年人们扪心自问,我们有几个人真正给了父母机会呢?

4怎样消除代沟?

而且人类学家最开始以为,30年产生一次代沟,后来变成了20年、10年、5年、而现在,快节奏的21世纪,变成3年。这便是所谓的:“三岁一代沟”。代沟往往的因为年龄或时代的较大差异而形成的。

这意味着当你看着身后,代沟那一侧,蹒跚老去的父母的背影,觉得他们不可理喻的时候,不要忘了你身前,后来者和你之间也有无数的代沟。

那这些代沟可以弥补吗?答:没有办法。

因为在今天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没有办法拽着我们身边所有人和你同步前行。沟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但是我们可以试着搭一座桥。

重庆有个大学生小张,为了教他的父母使用微信,就手绘了一个图文并茂版的微信使用手册。

在第一页他写到:亲爱的爸爸妈妈,儿子游学在外,无法常伴双亲左右。如果想我了给我发个微信,如果还不会发微信,请看这个手册。

从第二页开始就是怎么打开微信,怎么发语音,怎么发图片,连那个微信的表情包啊都画得非常的像。

其实智能手机对于年轻人人来说就是个必备的工具,甚至是生活的必需品了,可是对于老人们来说,这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有人提出,要消减成年人与青少年之间的代沟,其实并非难事,只要“读青年人的书报,看青年人的电影与电视节目,参加青年人的活动”便可以了。

沟就在那里,但是沟两侧的我们并不是什么都做不了,我们完全可以像小张一样,以孝为墩,以敬为台,包容做拱,耐心为梁,用沟通搭一座桥,连接上一代,也紧跟下一代。

5、代沟解决方案

学会沟通,怎样沟通呢?主要做到以下方面:

接纳:经过认真分析和思考,弄清对方的意见和态度后,接纳对方正确、合理的部分,放弃自己的偏见。

融合:青年人可以从老年人那里学到经验,而老年人可以从青年人那里学到新观念,两者可以取长补短,融合成更完美的方案。

折中:对于两代人不同的思想和意见,可以来一个折中方案,双方在各作一些让步的基础上,兼顾双方的利益。

并存:如果自己的行为不损害对方的利益,双方意见不同也没涉及原则性问题,可以各持己见,互不干涉。

搁置:对于原则性问题,双方看法不一,也不要针尖对麦芒,争得面红耳赤,伤了和气。可以暂时将问题搁置,静观发展,等日后有机会再解决。

疏导:举例说明问题,顺其问题找出最终结果,以他的思想方式解决的所出现的不良结果,进行疏导教育。

6孝道是民族的传承

《论语》里说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其实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在不同时段投入这时间洪流的石子呢?

40年飞速的发展,让我们成为了世界上代沟最深的国家,但是5000年文明的积淀也让我们成为了世界上对代沟最包容的国家。虽然有争吵,即便不理解,但是我们彼此的心还是紧紧地贴在一起呀。这就是中国的子女和父母之间一种特殊的亲密关系,这就是我们华夏文明不灭的一种传承,这就是孝道。

我们常说与时俱进,其实真正做到这句话的不仅有年轻人,还有我们的父母啊!只是他们在接受新观点之前总是要经过一番仔细的筛选,可这并没有错啊!当然,马克思主义教导我们看问题要用发展的眼光,那么,老年人怎能用昨天的眼光来看待今天的问题呢?我们一直相信不管时代怎么发展,最值得和我们始终相伴的就是我们最爱的人,只有在那个有我们彼此的地方,才是我们真正的家。这就是我们中华儿女站在时代的沟渠旁,想要发出的最真实的声音!

用SQL语句查看Oracle数据表的结构信息
吃葛根粉的好处与坏处 哪些人不适合吃葛根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