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从商业模型和收入拆分理解贝壳是怎么样一家公司
贝壳:全国领先的“线上+线下”房地产交易和服务平台。贝壳成立于2001年,起源于链家房地产经纪公司,经过23年的 迅速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房地产交易和服务平台。公司背靠腾讯系等投资者,资金实力充足,基于 “一体三翼”的战略体系,公司不仅在二手房交易、新房交易上维持领先地位,还积极扩展了在家装家居、房屋租赁、 住宅开发服务平台的商业板块,推动居住服务生态的全面发展。公司以ACN(经纪人协作网络)机制为服务基础,积极开 发楼盘字典、VR看房、AI讲房等数字化服务产品,不仅提高了房产交易服务的效率,更重塑了整个经纪行业的服务模式。 据公司年报数据,2023年贝壳GTV为3.14万亿元,同比增长20.44%;营业收入达到777.77亿元,同比增长28.2%,公司增 长势头良好。未来公司将持续深化“一体三翼”战略,在保障房产经纪事业线的平稳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拓展惠好居事 业线、整装事业线和贝好家事业线三大业务板块,持续为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一站式居住服务体验,巩固行业领先地位。
房产经纪事业线:贝壳的核心业务,涵盖二手房交易、新房交易和房屋租赁。2014 年之后贝壳收购了上海德佑、北京易家等 11 家中介公司,进一步扩大了自身 的房产经纪业务,同时,也吸引了其他的中介品牌加入贝壳。该业务以ACN网络(经纪人合作网络)为基础,不仅促进了经纪人之间的信息和资源共享,也提升了 客户体验,有利于推动行业健康的发展。
整装事业线:聚焦于家装家居服务,基于数字化技术推动家装行业的重塑。贝壳不断提高数字化技术,在2021年贝壳旗下的被窝家装推出HomeSaaS家装家居系统, 在家装流程的关键环节中实现全面模块化、标准化和数字化。目前,贝壳正全面推进基于HomeSaaS的底层化数字建设,推动实现统一的标准化业务模型框架。
惠居事业线:专注于租赁业务,让租房成为美好生活方式。贝壳租房在供给侧实现“多层次供给”,2022年贝壳推出分散式房源托管模式,将市面上零散的二手房 源转变为可信赖的专业机构的长租房源,同时,提供专业的管家服务;此外,贝壳积极探索包租运营、联合运营等形式,打造出众多集中式公寓品牌。
贝好家事业线:贝好家的定位是数据驱动型住宅开发服务平台,以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er,从消费者到制造者)模式为核心,打造“以人为本”的楼盘开 发模式。贝好家通过海量数据和数字化能力,探寻出客户的梦想房,从而实现产品的精准定位和设计,贝好家事业线已在市场上吸纳了万科、龙湖等资深房地产 行业从事人员进入。截止2024年12月底,贝好家已摘下成都和上海等地进行项目实操,贝好家事业线未来可期。
2. 放到行业看贝壳:新房/存量房格局演绎、房产政策框架、房产经纪服务渗透率
中国住房需求总量拐点:城镇化率增长动能趋弱,进入减速发展阶段末期。2021-2024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增速降至 0.8%-1.3%,显著低于历史中枢水平。2024年末城镇化率达67.00%,增速进一步降至1.27%,较2023年下降0.17%,表明城市化进程已 进入减速发展阶段末期。当前国内城镇化率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58%),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率突破60%后增速将显著放缓,国 内房地产发展阶段转入存量提质阶段,住房需求总量扩张动能边际弱化。
一二手市场格局重构,存量时代加速到来。房地产市场的交易结构同时发生明显转变。2024年1月至11月期间,全国新建住宅成交 面积同比减少了16%,达到自2009年以来同期最低点。相反,在同一时期内,重点城市的二手住宅成交面积则同比增长3%,创下自 2019年以来的新高。在过去四年中,全国二手房成交占比迅速攀升,并于2024年末达到了46%的历史高位,表明二手房市场正在逐步 成为房地产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吸引力不断增强。我们认为这一结构性转变主要由以下因素驱动:1)“房住不炒”政策的常 态化导致房地产市场的投资属性被进一步弱化,居住属性得到强化。二手房市场因其相对较高的性价比和即买即住的优势,受到更 多购房者的青睐。2)二手房交易税收、佣金监管及平台规范化政策加强,使得交易更透明规范,降低购房者交易风险。
政策框架演变:2016是“十三五”计划开局之年,中央试图降低经济发展对房地产市场的依赖,以“房住不炒”为整体定位,房 地产市场就此进入“总量放缓、区域分化”的状态,房地产政策的调控更加聚焦于去库存以及因城施策分类管理。2021年下半年开 始房地产市场风云变幻,房企境内外债券违约数量增加,政策基调由严格调控转向解绑放松。2022年下半年房地产业危机发酵, “三支箭”政策应运出台,直接为房企提供资金支持,进行托底。2023年市场依然承压,为重塑信心,政策从“托而不举”转向 “托举并用”,从中央到地方、从供给侧到需求端,持续改善市场边际,实现从“平稳为主”到“稳中有进”的渐进式变化。2024 年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央提出“止跌回稳”的清晰定调,出台继续下调房贷利率等刺激性政策。至2025年,促进房地产市场止 跌回稳仍是各地房地产工作的主基调。
3. 存量房业务:ACN合作网络+楼盘字典构建生态壁垒,龙头地位稳固
中国房地产经纪行业此前长期受制于市场分散化、标准缺失及商业模式缺陷,核心矛盾相互叠加,导致行业整体效率与回报率显著低于成 熟市场水平,亟待系统性改革。
信息失真与信任赤字:行业运行的底层障碍。缺乏统一的权威房产信息发布平台,中介机构间房源数据孤立,导致市场信息呈现“重复、 滞后、虚假”三重特征。购房者需投入大量时间验证房源真实性,筛选成本高。且传统双边代理模式加剧信息不对称,中介可能通过隐瞒 真实价格或房源条件谋取差价,进一步削弱市场信任基础。而线上平台早期以“信息搬运”为主,缺乏数据审核机制,充斥虚假房源,显 著推高交易纠纷率与客户流失率。
恶性竞争与资源内耗:行业协同机制的缺失。“赢家通吃”模式扭曲竞争逻辑,行业佣金分配规则(仅签约方获佣金)导致中介机构拒绝 共享资源,通过压低佣金率(国内普遍2%-3%,远低于美国6%水平)争夺客户,形成“价格战-利润稀释-服务降级”的负反馈循环。同时 中介利用信息不对称撮合“跳单”或“吃差价”,灰色交易加剧市场割裂。
人才流失与服务断层: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制约。低回报率导致人才流失恶性循环,从业者中位从业年限不足2年,远低于美国8年的水 平。职业稳定性不足与低专业门槛形成“低收入→高流动→低服务品质”的负循环。中介人员普遍缺乏政策分析、金融工具应用等复合能 力,难以满足客户对资产配置、交易风险评估等深度服务的需求。传统“汗水型”获客方式(如举牌、电话营销)边际效益递减,客户转 向线上渠道,但多数中介未建立数字化服务闭环,导致客户体验碎片化。
平台流量陷阱:数字化转型的初级困境。线上平台早期依赖“关键词竞价”“房源置顶”等初级变现手段,中介被迫承担高额流量成本。 随着市场增长放缓,平台费用年均增幅高于营收增速,进一步挤压中介利润空间,“流量经济”模式难以为继。且平台缺乏房源真实性审 核能力,过度依赖中介自主上传数据,导致虚假房源问题长期存在。
上述痛点相互强化,形成行业效率损失的负反馈机制:信息失真推高交易成本→恶性竞争削弱服务质量→人才流失加剧 专业化不足→平台依赖导致商业模式脆弱。
4. 新房业务:3P贡献80%GTV,心智渐成、利润释放
供需结构变化,房企客户获取难度升级。随着刚需客户减少和改善型需求增加,购房者变得理性审慎,传统广告营销的效果逐渐弱化。据 楼盘网统计超50%新房客户更倾向于通过中介、KOL等第三方渠道获取信息,而不是直接依赖开发商的宣传。购房者越来越依赖中介提供的 “客观”评价(类似于电商“买家秀”),使房企自营渠道获客效率显著下降。与此同时,在政策调整和市场景气度下行背景下,房企面 临更大的现金流压力,迫切需要快速实现销售回款,而中介渠道凭借其以业绩为导向的高效带客模式,成为房企完成销售目标的重要途径。
渠道效率优势,低成本与高精准度。中介渠道通过多盘联代模式实现了客户资源的跨项目高效流通,并能利用数字化系统实现客户与房源 的快速精准匹配,相比之下,房企自营渠道由于其封闭性导致较高的客户浪费率。此外,中介渠道依托庞大的经纪人网络(在单个城市可 达到万人规模)和先进的数字化工具,有效降低获客边际成本(特别是自然客流量低,传统营销效果弱的远郊项目)。与房企自建销售团队 相比,中介渠道分销不仅不需要长期的固定投入,而且佣金仅在成交后结算,其灵活性符合房企在面临资金压力时的成本控制需求。
行业竞争与技术赋能。贝壳等头部平台通过流量优势与数据积累,形成“客户-房源-服务”闭环生态。其数字化能力(如VR看房,AI匹配、 私域运营)显著提升带客效率,而房企自渠在技术投入与资源积累上难匹敌。综合影响下,房企对中介渠道依赖度提升,2016-2021年中国 新房销售经纪渗透率从14%提升至32%,预计2026年将达到45%。
5. 第二增长曲线研究:家装+租赁+贝好家,持续深耕产业链
“一体三翼”成效显著,贝壳新增长极强势崛起
多元布局,贝壳探索非房业务的无限可能。贝壳并不满足于房产经纪业务的成功,开始积极探索非房产经纪业务 的商业布局,2021年贝壳提出“一体两翼”战略,以房产经纪事业线为核心,家装家居和房屋租赁业务为辅,开 始拓展自身的商业板块,2023年贝壳新增贝好家事业线,形成“一体三翼”的新战略体系,积极应对房地产行业 下行周期的发展困境。自2022年开始,非房产经纪业务开始发力,2022年非房产经纪业务营业收入达到79亿元, 营业收入占比为13.0%,贡献利润为18亿元,贡献利润占比为12.7%;2024年前三季度非房产经纪业务实现大幅增 长,营业收入实现224亿元,占比达到36.1%;贡献利润实现57亿元,占比达到29.4%;公司非房产经纪业务业绩 稳步增长,家装家居及房屋租赁业务的商业模式已得到市场验证,贝好家事业线正处于前期摸索时期,贝壳多极 增长线有望形成。
贝壳家装:专注整装赛道,以品质和服务让顾客满意
家装行业市场规模庞大,存量时代下的新机遇。随着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由“高速增长时代”进入“存量时代”, 家居家装行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2022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规模整体趋 势向上,随着房屋回归居住属性,人们的居住需求逐渐由“住的简单”逐步转向“住的好、住的舒服”,利于带 动家装行业的未来增长。基于艾瑞咨询整理数据分析,2018年至2022年中国家装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22年 中国家装行业市场规模达到30,429亿元,同比增长7.8%,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2022年行业CR4、CR10均小于1%, 竞争格局分散,行业竞争激烈;自2017年起,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呈现波动上升趋势,这一趋势反映了我国建 材家居行业在宏观经济环境、政策调控、市场需求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行业整体向好。
6. 贝壳上市后股价复盘:哪些是影响贝壳走势的重要因子?
贝壳市值和估值复盘
贝壳估值复盘:贝壳的市盈率(PE)长期维持在20倍甚至更高水平,其估值逻辑与传统房地产开发商存在显著差异,核 心原因在于其独特的商业模式、平台效应及市场对其未来增长潜力的预期。传统房企依赖土地储备和开发周期,而贝壳 作为“房地产交易所”的定位更接近互联网平台(如阿里巴巴、美团),市场更关注其GTV和市占率扩张潜力,而非短期 利润。且从竞争格局看,贝壳在存量房市场市占率超30%,新房渠道渗透率突破40%,头部地位稳固。预期其通过生态协 同进一步挤压中小竞争者,掌握行业定价权。贝壳的高PE估值本质是市场对其“平台化+技术驱动+多元增长”商业模式 的认可。尽管短期利润承压,但其在行业基础设施构建、生态协同及新兴市场的布局,可视为长期价值的核心支撑。未 来估值能否维持,需关注家装与租赁业务放量速度、政策环境变化及竞争格局演进。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